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北區稅務功能運作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北屯稅務政策與爭議, 台中西屯鄭裕民會計師, 台中大里稅務會計服務推薦
學習改變命運 文/車延斌 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們評價一個人在本質上是否具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人在學校時的成績好壞,也不是看他的學歷有多高,而是要看這個人有多強的學習力。這是哈佛大學校長講的樹根理論。 學習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們都知道學習代表未來,成績代表過去,學習成就人生,學習改變命運,學習可以致富,這些話語其實一點都不夸張,學習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學習真的可以成就我們的人生,學習也確實可以致富。 最近流行一本書叫《站著上北大》,講的是一名保安考上北大的故事。作者叫甘相偉,出生于山區的農民家庭。雖然由于家庭貧困,高考過后,無法繼續學業,但他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從小喜愛文字的他,一直向往著美麗的未名湖畔,所以在畢業之后來到了北京,來到了眷戀依舊的未名湖畔。為了能實現自己考上北大的夢想,他先是在北大當上了保安,雖然他只是個小人物,但他不屈服命運安排,在沒有資源,毫無背景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奮斗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最后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他在北大這幾年,讀書寫作,寫盡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奮斗痕跡,成為底層小人物的勵志典型,從甘相偉身上,讓我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學習改變命運”。 還有一個學習改變命運的故事就是清華廚師張立勇。張立勇在清華大學第十五食堂從事廚師工作,在做廚師期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自學英語、法律、計算機等課程,先后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托福考試,考出了比在校清華學生還高的分數,在全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及廣泛關注。1993年,張立勇輟學到廣州打工掙錢為家里還債。1996年在叔叔的介紹下,他來到北京,并直接到清華食堂做了一名賣饅頭的臨時工。在清華,張立勇每天晚上都會去聽一些大師和名人的演講,有的時候下班比較晚,只能站在后面聽一些結尾,在聽這些大師和名人演講的時候,也讓張立勇迅速得到了成長。為了學好英語,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練習,同時還參加清華大學一些英語俱樂部和英語角活動。最后通過自己努力學習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托福考試竟然考了630分,這個分數比很多清華在校學生考得還高。一時間,在清華大學獲得了轟動,在水木清華的BBS上,張立勇的話題瞬間成為了熱點,有人在BBS上留言:要說還是清華臥虎藏龍,少林有“掃地僧”,清華有“饅頭神”。關于張立勇的故事一時間在各大高校的論壇飛一樣地傳開了,媒體開始關注張立勇,漸漸地,社會各界開始知道張立勇。2004年10月,共青團中央向張立勇頒發了“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他被譽為團中央樹立的全國十大杰出學習青年之一,還受到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面對面”“新聞會客廳”等有影響的欄目和100多家媒體的采訪報道。張立勇之后能有這樣的成就,也歸功于他的學習力。張立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到,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也倡導大家用學習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上兩個故事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和領會“學習改變命運“這句話,但是我們還要從故事的背后總結出適合我們以后運用的理論和法則。 一、第三個八小時 愛伊斯坦說過曾經說過:“上帝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三個八小時,第一個八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八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是在第三個八小時創造出來的。 ” 第三個八小時我們在干什么,就會決定著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經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玩樂,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會被命運玩弄;如果我們經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發呆,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會成為呆子;如果我們經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學習成長,我們未來的命運可能就會發生改變。不管是張立勇還是甘相偉都是充分利用了第三個八小時去學習和成長,所以他們的命運就發生了改變。 二、學習的習慣 學習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習慣,就一定會改變命運;學習不一定能成長,但是堅持不斷地學習一定會成長;學習不一定會產生力量,但是專注地學習一定會產生力量。所以我們除了要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學習習慣,同時不斷地學習,專注地學習,這樣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 有的人學習東西,學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勵志文章 www.lz13.cn)有的人學習東西不專注,學學這個,學學那個,今天想學習英語,明天想學習日語,后天又想學習其他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法則叫做二八法則,就是做事情剛開始付出百分之八十,可能只會得到百分之二十的效果,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的堅持,最后的百分之八十效果,我們只需要付出百分之二就能獲得。由于很多人不懂這個法則,剛開始就想獲得很多,但是又得不到,所以就會放棄。 有一個定律叫:一萬小時定律,馬爾科姆·葛拉威爾寫了一本書叫《異類》,其核心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按比例計算,如果每天堅持四個小時,一周堅持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就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所以只要我們能專注堅持學習一樣東西,成為專家就是時間的問題。 三、要覺悟 除了要把第三個八小時利用好,除了要養成學習的習慣,除了要知道二八法則和一萬小時定律,學習還有更重的事情就是要覺悟。 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讀了多少書,也不是參加了多少培訓課程,也不是拿了多少證書和學位,而是要把學習的東西靈活運用,同時去悟,去反省自己,去改變,如果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是從不去反省自己,從不覺悟,從不改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讓自己真正的成長和蛻變。 真正的學習就是不斷的反省自己,不斷覺悟的過程,讓自己不但成長而且蛻變,一次次蛻變的過程就是獲得智慧的過程。也是學習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力量。分頁:123
寫給單身的你 文/孟子 1 相親會上人頭攢動,有人像搜尋獵物一樣四處游走,有人像看客一樣漫不經心地東搖西晃,優秀的男生女生突然蜂擁而致,誰看了都會眼花繚亂。找對象這事,一但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相親會,總是多了幾分茫然,少了幾分專注,特別容易從找人演變看人,看到最后熱鬧看了不少,最終毫無收獲,草草散場。 寫給單身的你 親也相了,人也看了,單身的日子還是要繼續,認識的許多適齡男女,都是渴望找到合適的人娶了,嫁了,更是能積極地參與各種朋友介紹的相親,父母安排的相親,社會群體組織的相親,更不失時機地讓周圍的朋友介紹,就差點讓小區看門大爺都給自己介紹對象了。不是不主動,也不是有意回避,但久盼的那個人卻總是遲遲不肯出現,不是眼光太高,不是要求太多,不是條件不好,社會男女的匹配就是這般的失衡,期待已久的緣份就這樣姍姍來遲,又能愿得了誰? 單身的日子,就是這樣在你愿意過也得過,不愿意過也得過的情況下延續著。說到這里,有一種一切都在積極地努力卻沒有任何結果的無耐,很多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呢? 其實單身的日子真的是這樣充滿了無耐和乏味嗎?一個人能完全按著自己的想法做事,去讀想讀的書,走想走想走的路,計劃著每一天的安排,這不就是人生的常態嗎,兩個人的日子是一個人日子的補充,有人陪的時候,他(她)在那里,想找個人說話的時候他(她)在那里,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她)在那里,更多的時候既使是兩個人,你還是你,你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變成合體的人,只是在你的世界里多了一個人存在。 不要以為自己到了結婚的年齡,多過幾年單身的生活,自己就變成了異類,正因為你認為自己是非主流,生活才顯得那么孤單和無味,是把自己放在黑暗的角落里了,往前再邁出一小步,走出這個暗影,你會發現,其實是把自己置身于死胡同里沒有走出來。 一個人的時候,能有更多的時候思考自己,回憶過往,安排行程,能完全按著自己的意志去做一切想做而又能做的事情。在想要人來陪的時候,可以找朋友,死黨,閨蜜,單身的人其實從來不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孤身俠客,只要你的內心是充滿正能量的,相信美好,相信未來,相信幸福總會來,你等他(她)的同時,也有個人一直在等你,只是你們還沒有等到相遇的那一刻。這種自信的心態,會讓你整個人都快樂起來,你不會為病了沒人遞來一杯水而詛喪,下雨了為沒人送來一把傘而悲傷,更不會為孤單地一個吃晚飯而落淚。 一個人,可以快樂地哼著小曲,看著電影乒乒乓乓地在廚房里忙上一個小時,為自己奉上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豐富晚餐;可以為了一個興致去專業的培訓班依依呀呀跟上一堂口語課;可以在周末在書吧里坐上一整個上午;可以花費一整天的時候烘焙出各種餅干點心分給朋友們享用‘;男生可以去健身房練練肌肉塊;去叫上幾個好哥們喝點小酒……一個人總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去做,很多的夢想要去實現,這一切不一定非得兩個人才可以做到,這個時候不可以等,因為你的人生永遠是你一個人的人生,需要你獨立去完成,別人無法替代。 一個人,日子還得過,而且還要過的精彩,不要為一個人狀態而哀怨,這才是單身的大忌,因為你的一些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會直接影響著你的情緒,使你沒有心情做好任何事情,進而影響本該努力一點就可以實現的好結果。很多因負面的情緒和狀態造成了不如意的后果,最終容易錯誤歸結為單身的孤獨帶來的不幸,單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棄的沒有希望的單身,才是單身致命挫敗。 2 一個人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暢快地獨處,這是心靈難得的寧靜,能有更多的時間,靜靜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與自己親切對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解自己的思想,滿足自己的真實需求,從而學會善待自己,學會了如何愛自己,這是對自己最大獎賞。 一個人的時候,少了一些牽掛,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正是學習提升的最佳時期,是時候到離家最近的圖書館辦個借閱證或閱覽證了,給心靈灌上雞湯,給思想找到歸宿,這是靜下心來讀書能帶來的最深體會。沒有靜不下來的心,只要克服掉自己的浮燥不安,真正的給自己安靜下來,你會發現書中有顏如玉,有黃金屋的真諦。 給自己制訂一下健身計劃,是晨起跑步、徒步、慢跑,還是每周兩次的器械,是鍛煉柔韌性的瑜伽,還是電視機前的室內健美操,更有時間的時候去進行全身性的有氧運動——游泳。總有一種體育項目是你喜歡的,制定一個短期計劃,一個一個地去實現,也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什么效果,只要堅持三個月,整個人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從未有過的變化,整個人的狀態也是翻天覆地變好。惟有讀書和跑步不能辜負,這是實踐告訴我們的道理。 3、多認識一些新的朋友,一個人容易把自己的生活圈越過越小,習慣性地拒絕和減少了很多相聚的時刻,一個人千萬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與外界失聯,越是一個人,越要加入大群體的活動,從朋友身上了解更多圈子以外的世界,敢于走出去,參與集體活動,在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像一面鏡子一樣修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不要什么都覺得無聊,有很多聚會不是你想像的那么乏味,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常常會讓你覺得不枉此行。給自己機會認識別人,也給別人機會認識不一樣你,人是群居動物,落單獨行終究是自己的主觀切斷與外界的互動與溝通。 獨處的時候,不要總認為單身的人多可憐,其實你要知道,比起很多人,你是幸福的,至少你擁有一份可以保證衣食無憂的工作,一個可以陪伴你晨起晨落的小床,一雙愛你的父母,關心你的朋友,別人擁有的你都有,不要認為沒有愛人,你就失去了整個世界,愛你的人,不是你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他(她)就可以出現的,不是你自暴自棄,他(她)就會因為憐惜你而從天而降。你把自己精致起來,業余時間給自己充電,多學習一些想要掌握的技能,學英語,學插花,學烹飪,學烘焙,學散打……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有時間的時候,背起行囊就出發的旅行,在行萬里路的旅途中,你會發現世界這么大,而被關起來的自己是多么渺小,自己的那些消極的小心思,不足以掛齒。 一個人的時候潔身自好,精彩一個人的日子,努力成就優秀的自己,目的就是想在遇到另一半的時候,別因為自己的不夠好而與對方差距太遠。兩個人的日子來了,你要隨時準備好,成熟的思維,豐富的閱歷,獨特的認識和思維,更懂得如何把日子過好,經營婚姻和愛情。這些對于有準備的你來說都不是難事。 除了單身,迷茫也是最好的升值期 人生15大酷刑,單身只排第4 20多歲單身的時候,我是怎樣自我增值的?分頁:123
沒人是屌絲,就要做精英 ——給每一個不甘平庸的年輕人 病了三天,事情耽擱不少。本來有些話題,都是打算趁著答辯完到入職前這段相對空閑的時間專門寫一點東西的,但是現在想來,如果每個都展開長篇大論,一則我沒有那個駕馭文字的能力,二則也太耗心神。晚上在網上閑逛我又多少犯起了挑剔的臭毛病,索性一并寫來。說的不對的,請包涵。 1、即便人生是長跑,你也只需要關注自己的進度 過去老聽人說這句,人生是長跑,不在一時一刻的輸贏。很久以前我以為這個看法挺客觀,是啊,那么多對手,不一定哪時哪刻誰在你前頭,贏到最后的才算贏。 現在我覺得,這句話也有很大問題。 人生的過程盡管充滿了競爭,但是其目的絕對不是競爭。我們辛苦地學習、工作,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最終的目的不應當是為了超過別人多少,而是應當為了達成自己心中對自我實現的要求。這活兒你喜歡做,愿意做,那就多花時間和精力,砸多少都值得,最后迎來多少收獲,自己心中有秤;這事兒你不那么喜歡,斟酌其重要程度,投相應精力時間,最后做成多少成績,也是因果使然,完全不必和他人比較。人有優劣之分,不必為自己比誰人在那件事情上強出半頭覺得沾沾自喜,也不必因為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差人半步就無地自容。管好自己即可。人的精力何其有限,天資差異何其大,若能舍棄細枝末節,抓住極關鍵的幾點,已是難能;要是能除卻爭競的心態,只是平心靜氣運用天資和相應的勤奮去處理,才是可貴。 很多時候,大家怨天尤人,更多的是因為沒有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人生就算是長跑,也只是一場沒有對手的長跑,如果有對手也只是你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你只需要關注自己的進度即可。 2、no pay,no gain 在我目前還不算太長的人生經歷中,當代中國社會中的許多普通人對于“捷徑”的追求實在是讓我難以茍同。 從逃票、插隊這種占小便宜的到不愿起早掛號又閑醫院號難掛的,從永遠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到古玩市場期待撿漏的,諸此種種,說白了都是在以小博大,甚至是不勞而獲。 我所能想象的任何一種情形,我們付出的辛勞成本和獲得的實質性的收益都是密切相關的(注意我說的是實質性的收益,靠威脅導師要自殺最后混個學位那種不算)。也許兩者的比例有差異,但這更多是因為我們處于利益鏈條的不同等級。當我們都還在極低的等級時就開始幻想付出極少的成本去獲得極大的收益這確實是件非常荒誕的事情。 十二歲的時候我希望找一個工作能夠讓我在三十歲之前賺夠足夠花的錢,然后三十歲退休,之后每天花錢玩兒。念了幾年中學我就明白這個愿望是多么傻X了。到了現在,我認為找到一件我喜歡的工作,一直在這件工作上傾注心血直到我和工作之間有一方不再需要另一方為止,這是極其幸福的事情,中間換來的必要的錢財和名譽,只是附屬品;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東西和你的興趣和時間無法兼顧。反過來講,一個小孩兒上來就想找一個輕松、賺錢、受尊重、自己喜歡的工作,然后輕松一輩子,這其實也非常扯淡。 很簡單,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顛撲不破的真理,至少在我這里是。 3、群體和自我的認同 這個事情早也想說,我的中學是陜西省中學中每年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算是最多的,時不時蹦出個狀元。我在中學的時候,時常會因為這種數據覺得自我膨脹,覺得自己是這個學校的成員,所以特別牛,看其他學校學生都感覺高人一頭。 上了大學我立馬明白,自己中學那狀態簡直如小丑一般。 我必須承認群體和群體相比,是有優劣之分的。但是決定一個群體優劣的根源還是個體。一個大學之所以出色,是因為有大師或者曾經有大師,假設一個名牌大學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不再出大師,不再出翹楚,那所謂名牌實已外強中干,甚至只是被后人當做資本炫耀和招搖。(清華和北大今年的招生過程中的種種被傳得沸沸揚揚,一時難辨真假,但若是真,這兩個學校已故的那些大師非得氣活再氣死) 我們總是習慣用所在的相對優秀的群體來標記自己,仿佛算是某種認同,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工作的單位,好像有了這種群體的認同自己就變得很安全,很有質量保障,好像只要是這個群體出去的,我就一定是素質過硬業務精熟。其實,因果倒置了。(www.lz13.cn 成功)你最初能躋身這一群體,是因為最初你努力了,提高了,在階段轉換的時候才能跳入相對優秀的群體,如果進來之后就放縱就開始頹廢,即便被打上標簽也只是殘次品了。 對于那些始終努力人們,我很尊敬他們。我想這些人不會在乎自己被扣上了什么標簽,而只是在乎自己的努力。只要沒停下,就一定會繼續做大做強自己。如果有一天,現在的群體已經容納不下自己,已經不能為自己提供足夠廣闊的舞台,沒關系,他們會進入新的更加優秀的群體中去。 這些人,不看重群體的認同,只需要認同自己的努力。 4、沒人是屌絲,就要做精英 最開始的時候,我和很多協和八年制的學生一樣不喜歡學校培養計劃中說要把我們培養成精英的提法,覺得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太不一致了;而且在中國這樣一個崇尚中庸的地方,旗幟鮮明地喊出精英很容易遭人嫉恨和攻擊,槍打出頭鳥嘛。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是這么認為的。但是直到近期D絲文化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爭著說自己是D絲。我覺得反而需要提一提精英這倆字了。 一個人,不管他聰明程度有多少,只要是足夠踏實和努力,把本職的工作踏實做到自己能做的極致,在我看來那就算是精英了。《舌尖上的中國》里的拉面師傅、做饃饃的老漢,他們喜愛自己的工作,認真做到最好,他們就是精英。從這種意義上說,沒人應該是D絲。也許你會說這是大家的玩笑話,心里還是要努力的。我也希望是這樣的。我懼怕的是,大家相互影響你說自己D絲他說自己無能我說自己二,最后全是給懈怠給混找理由,好像因為有什么先天不足所以萎靡一點就很有道理一樣。 這個真心是扯淡。大膽吼一句,我要把手里的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很困難嗎?會覺得很假很裝逼嗎? 我不會,我就是要盡我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如果這是精英的表現,那我就要做精英! 5、寫給臨床輪轉的同學 這是我個人看法,也許很多人不同意,大家參考。 在病房我們會有許多體驗,歡樂悲苦,生離死別,大家有感觸想在網絡上公開表達自然是好的。需要注意的是,保護病人隱私,保護自己和醫院,謹言慎行。 事實的真相很多時候并不如我們理解的那么簡單,世間的險惡很多時候又往往超越我們的想象。 先輩的話沒有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前,現在,到未來,一直將會是這樣,這也是這個職業的魅力所在。 最后,用一句長久以來我非常喜歡但不知道出自哪里的話來結尾,每次我累了煩了想偷個懶的時候,看見這句話,總能再挺個一年半載的: 曾經我以為自己很努力,其實我連努力的邊都沒看到。 與諸位共勉。 屌絲逃離帝都回四川:在成都當一個快樂的土著 鄭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現實版屌絲逆襲 孩子成為世界精英的四堂課分頁:123
ACC711CEV55CE
留言列表